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深坑鄉黃阿舍生態農園 黃種德吳秀玲用心經營 創新農業經營管理開心最重要


【記者謝如珍深坑專訪】「農友黃種德代表農會參賽.技術經驗發表勇奪冠殿軍」,「捷報!台灣省農會98年度全國大賽.深坑農會黃種德打敗群雄獲亞軍」,以上是文山報導今年5月及五月於深坑農會版所刊載的二則新聞標題,新聞中所傳達的訊息很簡單,但卻讓人不禁好奇-「黃種德是誰?」「他的農業經營管理方法獨到之處為何?何以他參加比賽屢戰屢勝?」

意外中接手農園
 自我評估後投入
本身仍為公務員的黃種德,開始接手經營農園卻是因為父親意外在大陸遊玩的途中過世,身為家中次子,本來也沒有責任要繼續經營農園,只是因為不捨父親生前的夢想荒廢,他評量自己的能力及財力,以「必須轉虧為營」的心態重新分析農園現狀,他和妻子吳秀玲共同討論後,設定虧損點,決定投入20萬,當做是買保險,若是賠了也有了心理準備。

身為在地人,黃種德深知深坑農地面積小,並且屬石頭山,不適於經營以產能為主的農業,因此將農地分單位出租,提供租用土地者肥料及簡易農業教學。他觀察到人事支出的龐雜,所以精簡人力,減少開支;他也擅用農會所提供的資源,積極參加產銷班及各樣訓練課程,吸取前輩同儕及專業人士的經驗及知識,融會貫通後創造出自己的一套經營法則,因此果然讓農園轉虧為營,比起當初父親經營時曾投入超過千萬金額卻虧損的情況,黃種德一步一腳印踏實的構築自己的夢想。


感性兼具理性經營
 為他人設想真感心
黃種德的成功,很大原因應歸功於他是一位感性兼理性的人,他和妻子吳秀玲對於保育自然生態有極大的使命感,因此在經營農園之始,兩人就堅持不使用農藥,對農園的修繕改建也只做最基本的更新替換,例如園中步道只以枕木舖設,不用水泥,既環保又兼顧自然生態,所以在園間才有大片林帶可觀賞到原生種黑翅螢棲息其間。

對於前來承租農地的人,黃種德夫妻考慮到台北都會人的生活忙碌及對農業的不熟悉,不但當颱風災害來臨時主動幫忙租戶保護農作物,若租戶出國或長期不克前往農地時,也會協助照料農地,農業及生態教學更是租戶不用開口即可得到的福利,此外,農園內還貼心的依個人生活型態分區,有退休人員區、專職媽媽區、上班族區等等,讓租戶間容易彼此交流,進而建立友誼。住在信義區的陳先生就是因為這樣的貼心服務而捨近求遠,專程到此承租農地。

經營農園不可忘初衷 財務成本計算不天真
談到成功經營休閒農業的撇步,黃種德笑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快樂休閒的心情。他說,經營休閒農業其實要投注的心力及財力是很可觀的,而且和傳統農業一樣,要看老天爺吃飯,只要有風災或雨災,很多長期投注的心血就會在一瞬間化為烏有。因此若只想著經營休閒農業是為了賺錢,就很難成功。

一路走來,黃種德看到許多當初有夢想理念的朋友,因為資金來源不穩定,加上貸款壓力,到最後經營休閒農業就成了一種負擔。但若經營休閒農業者自己都不休閒了,又如何能說服他人過休閒農業的生活呢?所以他堅持不將農園擴大,也不急於卸下正職,除了讓自己保持在業餘的休閒心態,更大的原因在於農園擴大了,人就會多,接下來園區內的自然生態就會遭到避免不了的破壞,而這是他和妻子所不樂見的。

最後,黃種德建議有心從事休閒農業者,要隨時回到經營休閒農業的初衷,保持快樂心情,並且很重要的是精算所有財務成本,例如他的農園請妻子全職看顧,他就必須在支出中將妻子的薪水算於成本中,而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反正是自己人做就省了一筆人事費用,當作沒有這筆開銷,他強調,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財務觀念,許多人也是因此全家人做的累慘了,以為賬面上小賺利潤,其實都是虧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