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傳授水資源豐富課程 培養水資源保育種子 坪林國中莘莘學子均有斬獲


【實習記者李盈蒨坪林報導】經濟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與台北縣人文傳薪推動協進會於7月17日至31日在坪林國中社區教室舉辦第7屆「愛家愛鄉小記者學習體驗營」,其中水源局委託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研究中心設計的水資源課程內容寓教於樂,包含「源遠流長-大河的故事」、「守護水土林」、「認識地圖首部曲」、「認識地圖二部曲-Google Earth」、「GPS搜尋三部曲」。

7月20日課程邀請到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講師林智謀,教導「源遠流長-大河的故事」,詳細講解河川與人類歷史如何息息相關,並介紹新店溪水文、河川生態系統與溪流動植物習性,幫助學員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家鄉。

林老師也從產業面、交通面、水文面與生態面4個面向探討坪林鄉的發展過程,他表示,坪林鄉的生態資源十分豐富,如烏來杜鵑、食蟹、臭鼬、麝香貓等,其中烏來杜鵑屬於坪林鄉特有種。另外,坪林鄉豐富的生態資源是未來社區營造的重點,如開發登山步道等,透過整合行銷的方式,將坪林鄉發展為遊客觀光遊憩的好去處,既可增加本地產業收益,又可提供本地工作機會,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

守護水土林 嚴防土石流
7月21日由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研究中心李道興負責講授「守護水土林」,帶領學員認識何謂土石流、形成原因、減輕土石流災害與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李老師表示,土石流的發生與山地坡度、土石及雨水多寡有關,而台灣河流多屬坡陡流短型,容易發生土石流。他並強調,土石流是一種自然現象,但過度開發往往會加速土石流的形成,甚至釀成災禍,課堂上並撥放一段拍攝於921地震時土石流的影片,讓學員體驗大自然的恐怖威力。

水文與地理
 點線面主題
7月22及23日兩堂課「認識地圖二部曲-Google Earth」、「GPS搜尋三部曲」同樣是由李道興負責教授,他表示,一個地圖必須具備點、線、面、主題、指北針、比例尺與圖例等要素,他形容地圖就像會說話一般,透過各種標示與符號充分展現地圖內的水文與地理資訊。地圖的總類包括地球儀、普通地圖及主題地圖,其中,主題地圖用途廣泛,通常用於呈現某一地的人口分布、土壤分部或觀光景點等。課堂上,李老師示範使用Google Earth軟體,從衛星地圖看坪林鄉,學員也興奮地指出他們所在的位置,Google Earth內建的軟體可繪製3D物件,目前顯示範圍以涵蓋至全世界,不出門即可掌握全球地理資訊。

「GPS搜尋三部曲」介紹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並讓學員至戶外實際操作,李老師說明,GPS擁有目的地規劃、導航、旅遊紀錄與協尋功能,用途千變萬化,現在連手機也有內建的GPS。目前民間所使用的接收機器,可以追蹤所有GPS衛星,即時計算出接收機所在位置的座標、移動速度與時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