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烏塗社區歷史記錄活動心得簡報


                                                    /戴保堂
石碇區烏塗社區日前舉辦農村再生社區歷史紀錄、採訪耆老的活動,
中為此文撰稿者戴保堂,右為聖約翰大學曹傑尊組長(圖:蕭惠月)

烏塗社區發展協會舉辦這次「社區歷史記錄活動」,邀請地方耆老講述10個主題的相關歷史和代代相傳的故事,目的是為了增進社區居民對自己所居住社區村落的認識,提升居民愛鄉愛土的情懷,進而促進居民參與社區再生的熱忱。
這次的活動揭開了社區裡中、老一輩人共同的記憶,也讓我們這些參與者,得著許多寶貴的知識和啟示。舉例來說:
「山羊洞的故事」讓我們知道,當年社區的山野中曾有相當數目的山羊,主要是人類過度捕殺,以致今日除了在翡翠水庫周遭的深山中仍有少數山羊出沒外,社區附近已不見山羊的蹤跡了。這讓我們更加體會到自然生物保育的重要。另外,有人因此而建議,以山羊做為社區的吉祥物。
再如,「摸乳巷地名溯源」讓我們得知,當年先民翻山越嶺,有一路段相當險峻,必須攀著山壁中比較突出的石頭(形狀類似女性的乳房)才能安全通過。後來政府為了興建大馬路,把這一段路段全都炸毀了。這一故事提醒我們硬體建設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視古蹟文物的保存。
再如,「石碇李氏家族歸主百年記」重溫了當年石碇山城和聖家山莊天主教的盛況﹔對照於今日逐漸的「曲終人散」,讓我們有無限的感慨。這次的活動,似乎又燃起了一些相關人士的熱情,我們也正在進一步與李家接觸中,盼望聖家山莊能夠成轉型為社區活動的一環,發揮公益的功能。
再如,「永遠的阿公高筆能」給我們看到,在當年的窮鄉僻壤中,有一位急公好義、樂於助人的典型人物。相較於今日許多爭權奪利的政治人物,或許可以讓我們省思,在往後的選舉中,應該如何投下神聖的一票。
再如,「椪風茶及其製作」讓我們接觸到一些克勤克儉、做事頂真的製茶師傅和茶農,並且相當程度地了解製作好茶的撇步,及茶藝傳承的困境和迫切性。
再如,「鱸鰻潭的故事」說道一尾千年鱸鰻的故事,姑不論這故事的真實性如何,然其中潛在的戒殺和因果報應的教化功能,卻是肯定的。這讓我們連想到,國小的鄉土教育,在課程安排上,是否該留給在地的社區一些適當的空間?
再如,耆老在講述的過程中,會提到一些頗富地方性的字詞,例如 : 吃福仔、英國花、黃金甕...等等。這些字詞的背後,都有一些相當有趣、而且有意義的故事。
再如,在談到「烏塗窟礦坑史」時,有人提到當時從各地蜂湧而至的礦工不下二萬人,絕大部分都寄居在山區的工寮中。我們相信其中必有許多悲歡離合、生死與共的故事,是不是可以此為背景,拍一部奐美「悲情城市的「工寮人生」?假使(我們是說「假使」)影片成功的話,烏塗窟也將一舉成名。
投入這次的活動,使我們想起一個寓言故事,是這樣說的 :
     有三個工人在砌磚。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工人回答 : 「我在砌磚。」
     第二個工人回答 : 「我在砌一面牆。」
     第三個工人回答 : 「我在蓋一座教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看重自己的工作價值。有人把「社區的發展、農村的再生」活動形容成是一項「築夢」的工作。烏塗社區的確是一個小社區,但在「築夢」的過程中,我們並不妄自菲薄。我們追求的目標,或許有些會成功,或許有些會失敗,但不管成功與失敗,其追求過程肯定是很有意義的、很有建設性的。相信這次的「社區歷史記錄活動」,只是我們築夢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