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王成意著眼培育地方青年 重建「北包種」品牌名聲

【記者謝如珍坪林報導】今年坪林區農會改選,新任理事長王成意眾望所歸高票當選,擁有豐富地方民代經驗,再加上年輕、熱心、務實、溫和又理性的特質,許多人都期待「鬍鬚」理事長帶領農會開展新氣象。
王成意認為,坪林區長久以茶葉為主要經濟命脈,在升格新北市後,雖然很幸運地,目前仍是由在地民選的區長延任,但待任期屆滿,區長改為官派,地方上的茶產業該如何推動,農會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自己雖然身為農會的一份子多年,但當選理事長後,有許多業務還需加以學習及了解,才能有效推展在地茶業永續。
王成意說,農會的宗旨為照顧農民、永續地方農業,但目前坪林面臨最窘迫的問題一是在地茶業人口的凋零老化,一是「北包種」品牌的沒落;因此他自己規劃首要推動的任務有二,即為輔導年輕人回鄉,以及將茶業結合觀光行銷,重建文山包種茶的知名度。
輔導年輕人回鄉 專業分工傳技藝
「農會要擔負輔導及教育的任務。」王成意說,現在年輕人還不敢回鄉是因為看不到確定的未來,還有對於茶業有「太辛苦」的誤解。
王成意觀察,目前一般職場上的工作其實並無法提供年輕人較好的待遇及具發展性的未來,反而回鄉從事茶業可以讓年輕人傳承技藝,再加上農業是配合季節忙碌,一年中農閒時分,反而還可從事別項工作或發展其他興趣,而據了解,現在留鄉從事茶業的年輕人如李志忠、鐘國賓等人,製茶技術了得,雖不致大富大貴,但生活無虞,也很有品質。
另外,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製茶方法都已改變,並有設備輔助,雖然扎實的基本功是必要的,但方法對、掌握訣竅,製茶並不辛苦。再加上現在講求專業分工、團隊合作,不需要一人包辦種茶、製茶、賣茶的工作,而農會要做的,就是提供年輕人技術教育,如茶園管理、製茶過程等,還有同世代彼此可以交流合作、互相學習的平台。
重建北包種品牌 茶業需結合觀光
令王成意惋惜的還有包種茶名聲的沒落。他說,早年台灣茶以「北包種、南烏龍」著稱,坪林由於水源保護區嚴格的管制,茶農更在很早前就實行安全農業,產出的茶葉品質既優良,又安全有保障,現在「文山包種茶」名聲卻遠不如南部的高山烏龍茶,也影響市場上的占有率。
但感謝新北市政府已開始協助行銷「新北好茶」,希望未來能比照「萬里蟹」品牌行銷模式,整合新聞局、農業局、經發局、觀旅局等相關單位,吸引人潮進入坪林,創造茶業觀光經濟。

沒有留言: